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验文科综合地理试题
注意事项:
1.本试卷分第Ⅰ卷(选择题)和第Ⅱ卷(非选择题)两部分。答题前,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、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。
2. 回答第Ⅰ卷时,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,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,如需改动,用橡皮擦干净后,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。写在试卷上无效。
3. 回答第Ⅱ卷时,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,写在试卷上无效。
4. 考试结束,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。
第Ⅰ卷
本卷共35小题。每小题4分,共140分。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。
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就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。长三角地区孕育了以“柔”和“细腻”为主要艺术风格的越剧,关中地区则孕育了以“刚”和“粗犷”为主要艺术风格的秦腔。据此完成1~2题。
1.秦腔许多唱段“曲调高亢粗犷,韵味铿锵”,造就此艺术风格特点的相关地理特征为
A.冬冷夏热,四季分明 B.地处西北,位置偏僻
C.高原地形,广袤开阔 D.黄河流经,水源充足
2.越剧题材以爱情和家庭生活为主,秦腔题材以历史战争和公案戏为主,其原因主要是
A.长江下游地区开发较早,经济发达
B.关中地区地处农牧交错带,物产丰富
C.长江下游地区水网密布,交通不便
D.关中地区地理环境较优越,都城首选
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1960年—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。据此完成3~4题。
3.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
A.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B.气温年较差最大约在1987年
C.降水季节变化显著 D.气温先快速下降后持续上升
4.该地区进行农业生产,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
A.1960年—1969年 B.1980年—1989年
C.1990年—1999年 D.20000年—2009年
根据土地结构调整的需要,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、表2)。据此完成5~7题。
5.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
①农耕地比重 ②森林和草地的覆盖率③短期经济效益④长期经济效益
A.①③ B.①④ C.②③ D.②④
6.该地最有可能位于
A.苏南 B.陇东 C.湘北 D.皖西
7.对该地区调整方案的说法,正确的是
A.Ⅰ方案径流量比较大,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,暴雨多
B.Ⅱ方案土地利用均衡,最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
C.Ⅲ方案长期收入最高,有利于该地产业链的延伸
D.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都大,说明该地降水少,属于绿洲农业
潮汐现象指海水在天体(主要是月球和太阳)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。发生在白天的高潮叫潮,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。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(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),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,图2为“心形项链”石沪,“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,“项链串”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。据此完成8~9题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fjksw@163.com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